上海51家大连锁“休兵罢战”
时间:2021-07-22 点击:2441
上海51家大连锁“休兵罢战”
内容来源:医药观察家报 作者:张秋霞

日前,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发布全市药品零售企业《关于加强遵守药品销售价格法规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提出“停打价格战”。文件一出,便立马获得51家大连锁的积极响应。面临取消药店间距、线上线下争夺市场以及连锁药店频频并购等危机,《倡议书》简直是应运而生。但是杜绝恶意价格竞争又岂是易事?不过是将广大药店的美好愿望放上台面罢了。
苦价格战久矣,《倡议书》应运而生

日前,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发布全市药品零售企业《关于加强遵守药品销售价格法规倡议书》,倡导行业停止打价格战,合理竞争。此文件一出,便迅速引来行业的热切关注。
协会经征求意见后,《倡议书》得到了国药控股国大复美大药房上海连锁有限公司、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上海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老百姓大药房连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海王星辰药房有限公司、叮当智慧药房(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养和堂药业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等51家企业积极响应。大家一致表示将共同遵守药品销售价格的各项规章制度,倡导良性竞争,推动上海药品零售行业健康发展。
实际上,除了上海发出了停打价格战的呼吁外,整个行业也都强烈突显这一愿望。
此前,安徽省药品零售行业协会组织本地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召开座谈会。在场人员号召提议,大家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线上卖药,不要做“赔钱赚吆喝”的恶性竞争,实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前不久,湖南怀仁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承雄也在公开场合呼吁药店行业停止打价格战,呼吁药店要一起来比服务、比专业、比态度。
可以看出,广大药商苦价格战久矣。北京京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孔标表示,规范竞争、规范价格、进入良性竞争已然成为广大药商的愿望,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药店响应,抵制价格战这股风潮会逐渐蔓延至全国。
“但凡有长远生存意愿的药店都会支持这一利人利己的倡议,因为价格战是短视行为,热闹一时,没有未来。”信合援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招标工程师吴高卓表示,后续响应者会越来越多,至于周围省市是否会效仿上海做法,还要看他们是否有类似于药店限距取消的环境因素。毕竟,阳光灿烂、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没有竞争对手的较劲,谁会去打价格战呢?
有业内人士表示,《倡议书》的发布,或与此前上海药监局和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联合印发的《关于本市药品经营许可审批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有关,这一纸政令取消了上海施行多年的“350米药店开店限距”。
“药店限距取消后,医药零售的竞争格局加剧,药店的盈利不断被压缩,出现白热化竞争。加上医药电商通过压低价格不断引流,甚至出现价格倒挂的现象。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况下,《倡议书》应运而生。”谢孔标分析道。
吴高卓持同样观点并表示,上海“取消350米药店开店限距”,势必引发定点药店数量的增加,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在所难免。而价格战在争夺了顾客、提高了销量的同时,也损失了自己的利润。为规范药店经营秩序,避免价格战,做到防患于未然,《倡议书》的发布是必然。
止步于美好愿景,价格战仍无望熄火

《倡议书》提及,要依据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合理定价,认真履行明码标价义务。真实规范地标示所出售商品的名称、计价单位、价格等内容。降价销售的商品,要标清原价和现价,明示降价原因,保证原价真实、有据可查,不虚构原价。优惠促销活动要规范有序,杜绝恶意价格竞争。
“这种倡议反映出大家都有这样的意识及需求,但市场竞争始终是激烈的。只是以倡议的方式,没有监督、没有检查、没有查证、没有处罚,是苍白无力的,作用始终是有限的。通过这种方式要想停止价格战争是很难的。”谢孔标分析道,《倡议书》的呼吁,对停打价格战有一定的效果,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恶意竞争。但这种恶意竞争是自然形成的、是由市场决定的,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且目前市场贫乏,大家又都有做大做强的需求,因此《倡议书》的发布并不能杜绝这种恶意竞争。
相对于他的斩钉截铁,吴高卓持观望态度,“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于所有药店经营者都有好处,价格战损人不利己。倡议书的呼吁,肯定百利而无一害,至于能否喊停,要看后续的发展,至少一个时期内可以显现出和谐的生态。且随着媒体舆论的渲染造势,那些不买账的药店,面子上终究不那么好看。无论如何,连锁店的发展方向是朝着便民、利民的路子上走的,其他一切与之相悖的方法手段,终归会在一轮轮的风浪中,消失殆尽。”
喊停价格战,一直都是《倡议书》的中心思想,从其发布的内容及其背景便可见一斑。有业内人士认为,所谓的“停打价格战”可能意味着药品品种价格趋向统一。
对此,吴高卓却不以为然。在我国,“诚信为本,忠厚传家”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市场经济时代,药品价格透明度极高,价格统一是主流、是趋势,谁也阻挡不了。但各个药店的药品价格差异依然存在,“一刀切”难以实现,各个药店的销售理念、管理模式、进货途径、运行成本千差万别,如此也造成药品价格的表现形势不尽相同。
“药品的采购价格不同、药店的运营成本不一样、药店的发展需求也不一样。种种不同,决定了恶意竞争必会存在,价格不可能统一”谢孔标一针见血地指出,实际上,《倡议书》不过是把大家美好的愿望提出来,尽量减少恶意的竞争。开始的时候效果会初显,但随着时光流逝,一旦有人打破这种格局,便又只是一纸废书。
风物长宜放眼量,专业化方是长久之计

此前,国内五家连锁药店龙头的第一季度业绩披露,相对于去年同期和全年营收增速,各大头部药店都出现营收增速“降档”,且地市级零售药店销售额亦同比下降1.4%。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58.08万家。与2020年年底数据相比,零售连锁总部多了295家,零售连锁门店多了6200家,单体药店多了900家。销售额减少的背后却是开店数量仍在增加。
对于这种现象,谢孔标解释道,民众防疫意识增强、就地过年以及防疫需要,减少了人员的流动,便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加之今年上半年整体消费下降,医药零售也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药店的营收增速变缓。加之此前,大森林、老百姓、益丰等一系列的连锁药店跑马圈地、快速扩张,以及有一些资本方也在快速并购药店,药店的价格被抬高,卖掉药店又重开的现象屡见不鲜,资本催促了药店数量的上升。
“毫无疑问,药店销售额下降与当前的医改形势、过度医疗专项整治活动和连锁门店扩张都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是治疗规范化、需求多样化和服务精细化的必然产物。”吴高卓说道,药店的高利润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想要在众多药店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惟有顺应市场变化,降本增效,方可赢得患者认可,赢得市场先机,获得成功。
资本的下场,药店的集约度不断提高。以2011-2021Q1为区间,我国的药店数量从42.4万家增加至56.1万家,连锁门店数量从14.7万家增至31.91万家,连锁率也相应从34.67%增长至56.88%,得到了大幅提升。
“虽然药店的集约化率在不断地增加,连锁率也在不断地上升,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实际上,中国药店的集约化率并不高,单体药店仍占45%左右。”谢孔标说道,药店将来的发展进程并不会很快。一方面头部药店越来越大,但另一方面单体药店又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将会长期共存,这便决定了中国药店的集约化率不会太高。
其实,关于药店的发展经营,政府频频发文支持,例如处方外流、纳入医保谈判药品供应保障范围、取消药店间距、加快药店开店审批流程等政策。看似繁荣,背后却隐藏着线上医药电商与线下争夺市场以及连锁药店频频并购的危机。
在此,谢孔标给广大药店支招。大型连锁未来应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基点,发挥大型连锁的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其次,在资源管控上力求能整合上下游资源,寻求物美价廉的产品,为患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而中小药店也不必过于担心,单体药店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在特殊地段里有自己的老客源,更加便民。利用好这些优势,中小药店的未来大有可图。
“风物长宜放眼量。药店品牌铸造靠的是管理、服务、资金和人力资源等综合实力,要想在当今环境下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以规范促管理,以规模促发展,以成本创效益。调研供需双方的信息及需求,视患者为亲人,寻找共鸣点,搭建药企和患者之间的友情桥梁,严控药品进货质量关,廉贵兼售,用优质服务、适宜价格和诚信树立良好形象,以实力锁住用户的心,赢得用户长久的忠诚。”吴高卓说道。

<<上一条 下一条>>